5月中旬,蒂姆·斯威尼在推特转发了科技媒体 Insider 的文章《安息吧元宇宙》,并评论道:“元宇宙死了!让我们组织一次在线追悼会,让《堡垒之夜》、《我的世界》、《Roblox》、《绝地求生》、《沙盒》和《VR Chat》的6亿月活用户一起,在实时3D中悼念它的逝去。”
蒂姆·斯威尼有其不满的理由——断人财路,如弑人父母。Epic Games 作为元宇宙领域的主要押注者,正在开发多种工具和技术来实现元宇宙,尤其是其最负盛名的虚幻引擎,已经被广泛用于游戏和元宇宙应用开发。
这个犀利的反讽虽略显愤怒,但并非无的放矢,他在回击的同时给出的数据——6亿月活用户,足够说明元宇宙的问题没想象中那么大。但客观地说,在向来只追逐热点的互联网上,元宇宙目前的舆论处境尴尬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随着 chatGPT、谷歌 bard 等 AI 大模型的出现,互联网公司们的注意力正在发生转移:2月,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宣布进军 AI 领域,打造中国版 ChatGPT;随后两个月内,百度发布“文心一言”,阿里发布其大模型“通义千问”,王小川宣布成立百川智能,研发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及应用。
AI 大模型成为接棒元宇宙的新风口,无数竞品、仿品如雨后春笋,仿佛人类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近在咫尺。只是曾经的C位元宇宙,此时境况与 chatGPT 形成了强烈对比,成为部分媒体们唱衰的的对象。
爱尔兰学者约翰·诺顿在《卫报》发表题为《请为马克·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之死默哀片刻》的文章,讽刺扎克伯格是当代的“公民凯恩”——个人认知已与普通民众的需求脱节;纽约杂志发布文章《马克·扎克伯格把科技产业带进了元宇宙的荒原》,作者约翰·赫尔曼认为元宇宙是一个危险的想法,它可能会导致一种新型的监控资本主义,科技公司会比现在更多地跟踪和收集用户数据;国内媒体 Tech 星球则相对中肯,发文称当下的元宇宙,只是“看上去很美”,发展元宇宙注定是一个道阻且长的过程。
在过去三年间,围绕着元宇宙这个包罗万象的舞台,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们以 VR、数字藏品、数字人的名义,来来往往,为观众们讲述了一个个或昂贵或惊险或前卫的商业故事。但眼下,元宇宙这台戏还能不能继续唱下去,不同赛道各将面对怎样的命运,答案仍需在风中飘一会儿。
元宇宙之门:VR赛道的第二春
在完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契机后,2021年初的中文互联网,似乎又回到无所适从的年代。巨头亟需新的故事来完成对增量市场的叙事,中小企业则在时代不安中试图抓住些什么。
2021年的9月,国内 VR 产业迎来了自2017年寒冬后的第一个大事件。Pico 在月中发出全员信,披露该公司已被字节跳动收购,网传收购金额高达90亿人民币。此时距离“元宇宙第一股” Roblox 上市已经过去5个月,距 Facebook 更名为 Meta 还有一个半月时间。
很难说是市场点燃了字节跳动的热情,还是字节跳动的行为产生了示范效应,很多人开始认为 VR 技术将融合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,是继PC、手机后,下一代互联网终端的归宿。
于是乎,阿里在2021年10月成立 XR 实验室,主要进行 AR、VR 相关的技术研究;腾讯于2022年6月成立了 XR 部门,专注于开发 VR 和 AR 产品和服务;VR 这个曾在2016年大热的赛道,在经过6年的寒冬洗礼后,似乎再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